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4日第9版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更高、更加多元的需求,需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
山东省被教育部确定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是挑战、是责任,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将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样板和标杆,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模式,既贡献国家教育发展,也为山东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作出贡献。
一要坚定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物的能力。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不断改进劳动资料,创造新材料,推动技术革命不断向前发展。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人,改变并有效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技术哲学认为,技术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技术技能的不断增加与自我意义的不断生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职业教育总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嵌入到人的技术生存之中,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来保障人的技术生存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分工引发生产技术专业化并催生出社会各领域所需的职业,释放了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职业教育又反过来助推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独特价值,承担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的职责。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打破管理部门和学校归属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实现职业教育类型的融合和一体化管理。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在办学模式、专业调整、教师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学校自主招聘各类人才,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和岗位;积极对接行业公司需求,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专业、开发课程、培养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适当放宽学费标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叁要创建科学的职教体系。以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模式,“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提质增效,形成办学范式和教学新模式,推进“3+4”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贯通,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实现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四要建设产教融合高地。建立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特别是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建立学校和专业的预警、退出机制。树立公司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总结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以及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过程,实现公司文化与学校文化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五是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要求,严格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应具有公司工作经历、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建立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公司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公司兼职并可直接取酬。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和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国际化水平分项评估,有针对性地分类培养,多样化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
六是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径。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研究,举办高水平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建立职业教育研究高端智库。探索多样化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公司、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建好中外合作职业教育基地,努力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汲取国外优质职教资源和办学经验,探索并对外宣传、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国特色“双元制”模式。
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承载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优良品德修养和奋斗创新精神,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进一步改进职业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职教体系。
(作者:申培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