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果冻星空大象

天美麻花果冻星空大象

“五位一体”构建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新机制


稷下研究院 张森 赵金涛

 

 要:淄博是齐国故都所在地、齐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齐文化蕴含的“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精神内核,丰厚的工匠、劳动、职业等教育元素,是高职学校实施文化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天美麻花果冻星空大象通过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理念+课程+平台+实践+评价”五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倾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学校。

关键词:五位一体;地域文化;文化育人;两创

一、实施背景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必须实践好、传承好、创新好。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高校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专门出台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赓续传统文化血脉,是中央发出的时代号召,也是高校的职责使命,十分必要。二是淄博是齐国故都所在地、齐文化的发祥地,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稷下学宫·世界大学论坛、齐文化节等特色平台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齐文化蕴含的“和而不同”“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精神内核,丰厚的工匠、劳动、职业等教育元素,都是学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切实发挥好这一比较优势,大有可为,至关重要。叁是作为一所高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实“叁全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当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干在前、走在前、探索实践在前,展示担当作为。

二、主要做法

(一)确立“齐地匠心”文化育人理念

根植齐文化沃土,汲取齐文化精髓,将齐文化中蕴含的国工、巧工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蕴藉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耦合融通,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工业文化、公司文化为标识的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思路,诠释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和学校特点的“齐地匠心”育人理念,成为全校师生思想、言行、形象的精神引领。

1 “齐地匠心”文化育人理念图


学生追求精思善为、精工细作,以德为本、德技并修;教师崇尚精心施教、精致育人,以德立教、德技双馨;行政教辅人员注重精细管理、精诚服务,敬业为旨、专注为要。对应学校工、商、医叁大专业类别,分别树立“工者崇精”“商者重信”“医者仁心”的专业育人理念与价值追求。工科专业推崇“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商科专业践行“诚信为本、以法为基”的经营品质,医护专业传承“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高尚操守。“齐地匠心”育人理念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实现校园和谐幸福,锻造出一代又一代拥有专注敬业、严谨坚持、敬畏岗位、创新创造等工匠气质的“职业人”。



2 开展齐文化礼义廉耻“四维”入学教育


(二)建设“1+狈”文化课程模块

开发知行合一的齐文化通识课程。开设《齐文化今读》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齐文化礼义廉耻“四维”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课程。探索实施“要义解读”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齐地文化核心要义解读为主线,重点向学生讲授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匠心文化;实践教学依托学校自建的齐文化体验馆、稷下创客汇,通过陶琉制作、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理解。

建设博专相济的齐文化选修课程。深入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与学校各专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发《齐地旅游文化》《齐地工商文化》《齐地中医药文化》等17门公共选修课,打造文化“课程超市”,涵养学生人格,培育工匠精神。

3 稷下论坛——齐文化与城市文化价值提升学术研讨会

(叁)筑造“普及+应用”文化研究平台

打造以齐文化普及为特色的研究平台。先行成立专门机构——稷下研究院,以齐地文化推广普及、创新开发、咨政育人为工作主线,探索职教视角下的“两创”路径。建设专兼结合、校社融通师资库,夯实齐地文化研究主体力量。打造“线上+线下”资源库,实现文化远程教育虚拟空间和现场教学实体空间的融合发展。系统推进“五稷”文化普及行动,举办高峰论坛(稷下论坛)、创设交流场域(稷下学术沙龙)、出版学术文集(《稷下论丛》)、编辑通俗读物(《稷下茶座》、讲好系列故事(稷下故事汇),唤醒齐地文化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本真品格,使文化真正作用于师生的思维、交往方式。

探索以齐文化应用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激活教师研究者与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激励教师将研究课题、专着等学术成果重构为通识课程核心内容与专业课程文化模块,使学生成为文化研究的直接受益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搭建咨政建言渠道,承接省市各类调研任务等,以齐地文化研究成果赋能文化强市建设,以深沉的传统文化感召力、鲜活的现代文化创生力吸引学生群体,构建学生“自我认同—城市认同—家国认同”乡土认知图式,形成“学在本地—热爱本地—留在本地”文化留人长效机制。

4 “齐文化六进计划”——走进淄博市财政局

(四)拓展校内+校外”文化实践路径

汇聚校内齐文化实践要素。发挥学生实践主体作用,培育稷下学社等学生社团,举办齐文化普及月、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形成自觉传播齐地文化的校园风尚。彰显文化场馆实践载体功能,建设全国首个齐文化体验馆,借助3顿投射等现代科技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普及阵地。成立艺术研创中心,制作陶琉摆件、印染丝巾等文创产物,探索齐地文化实践的商业化路线。创新文化实践呈现方式,编排情景剧、山东快板、叁句半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寓庄于谐、贴近学生,实现从触动观念到改变学习行为的积极变化。

锻造校外齐文化实践力量。实施“齐文化六进计划”,推进齐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司、进农村、进社团,针对不同受众开展订单式宣讲,构建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文化普及格局。开展“文化服务行动计划”,协助企事业单位策划、建设以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场馆、研学基地和旅游景观,开辟文化实践场域。组建齐文化宣讲团,遴选师生进行系统培训,承担中国陶瓷博览会、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主题展等区域大型活动的宣讲工作,提升文化实践层次。

5 隐性文化素养构成要素图

(五)研制“内隐+外显”文化素养评价标准

厘清隐性文化素养构成要素。深入行业公司调研,把准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素养的深层次需求,挖掘商业人格等核心素养短板。对接学生发展规划,分解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体全面发展诉求,提炼一技之长等个人成长期望。回归地域文化义理,探究关涉现代人格特质生成的传统资源,阐释和而不同等精神内核。在产业发展需求、个体成长诉求和地域文化精髓融合碰撞中,厘清育人层面隐性地域文化素养构成要素。

构建显性文化素养评价指标。借鉴发展性评价理论,构建显性地域文化素养两级评价指标体系,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诊断标准的重要支撑。实行适应性、综合性相结合的文化素养考核方式。考核合格颁发文化素养合格证书,优秀等次学生可优先获取就业推荐和奖学金评选资格。将学生文化素养成绩纳入毕业档案,作为用人单位择优选才的重要参考。同时,依照测评结果持续完善指标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化育人评价标准。

叁、工作成效

把齐文化中的职业教育元素融入校园、长入专业、渗入课程、植入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业内认可,品牌效应凸显。《齐文化“一体两翼叁主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批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一课两库叁平台”打造文化育人特色品牌》获评教育部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工作法。“齐地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和中华传统美德品牌项目。“一课两库叁平台”育人模式被评为山东省社科创新优秀案例。学校文化育人实践经验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30余所学校进行了转载和借鉴实施,受益学生15万余人。学校连续15年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入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